10.3321/j.issn:0375-5444.2005.02.017
长江宜昌-武汉河段泥沙年冲淤量对水沙变化的响应
运用泥沙收支平衡(Sediment budget)的概念确定长江中游宜昌-武汉河段的泥沙冲淤量,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泥沙冲淤过程对水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所研究河段的输沙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在平均的意义上,年输入沙量为年输出沙量的1.1345倍,由此求得总净来沙中有11.85%淤积在河道中.河段出口输出沙量随时间而增大,大致在1980年达到峰值,然后再减小.1980年以前河段出口输出沙量的增大,与3口分沙减少(等价于河段净来沙增多)和下荆江人工裁弯(使河道输沙能力增大,因而可以将更多的泥沙输送到河段出口以下)有关,.1980年以后的减少,则与宜昌站来沙量的显著减少有关.建立了1980~1997年间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与宜昌站年来沙量之间的回归方程,通过该方程估算出使宜昌-汉口河段不淤的宜昌站临界来沙量为3亿t/a.为了定量评价宜昌站的来水量和来沙量以及3口分水比和分沙比、宜昌站洪峰流量的变化对于河段冲淤量的相对贡献,我们以1980~1997年和1955~1997年两个时间系列的数据分别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1980~1997年间的方程表明,宜昌站的来水量和来沙量以及3口分水比和分沙比、宜昌站洪峰流量的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23%、31.56%、25.77%、32.71%和3.73%.
河道泥沙淤积、泥沙收支平衡、水沙变化、长江
60
TV1;P3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3CB415202
2005-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3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