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9525/j.issn1008-407x.2020.01.011

《民法总则》中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特征及其规范路径

引用
大数据技术将人类生活全面数字化.除了个体的身份,个体的行为轨迹也会被数字化,并上传于线上的数据流中.可识别性作为个人信息的基本特征,以识别目标为基础,可划分为身份识别和行为识别.基于这种划分,可以将个人信息的民事保护路径进行区分,在《民法总则》规定了个人信息应当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将身份识别信息和行为识别信息区分保护.对身份识别信息的保护从其本身被泄露的风险出发;对行为识别信息的保护,在去除身份识别可能性的基础上,施行较为宽松的保护模式.目的是维护信息资源有序使用秩序,从而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红利.

《民法总则》、个人信息、可识别性、身份识别、行为识别

41

D913(法学各部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信息服务与信息交易法律制度研究"13&ZD178;司法部中青年项目:"大数据时代用户数据利益的法律保护——以信息财产理论为视角"14SFB30026

2020-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2-9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8-407X

21-1383/C

41

2020,41(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