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北川河流域径流变化的机理研究——基于模型和统计两种方法
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是影响河道径流的两大驱动力,研究两者对径流的影响有利于深入理解流域水文过程,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鉴于利用不同方法获得的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有必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交叉验证.论文基于Budyko水量平衡法和新增水库模块的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法量化了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对青海省北川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 表明:①自1960年以来流域出口流量以每年0.037 m3/s的趋势下降,突变年份发生在1969年.②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均表明,年代际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990-1999年>2000-200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2010-2019年,且下垫面变化是1970-2019年流域出口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对应的贡献率分别为94.58% (Budyko法)和65.68% (DHSVM法).③Budyko方法只能揭示流域整体的变化,而DHSVM方法能够体现水文过程变化的时空差异,模型结果表明上中游、下游地区的年平均径流变化分别受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主导;流域出口处月径流变化则对下垫面条件中的水库调节更敏感.此外,文中就2种方法量化结果差异的原因也展开了讨论.
径流量;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Budyko;DHSVM;水库调节;北川河流域
41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2-03-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0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