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对秦岭—淮河南北植被动态的影响
论文基于2000-2019年秦岭—淮河南北MODIS-NDVI植被覆盖数据,对中国南北过渡带植被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植被动态变化驱动因素.结果 表明:①在趋势变化上,2000-2019年秦岭—淮河南北植被显著恢复.其中,秦巴山区植被恢复面积占比最高,其次是巫山山区和关中平原;植被退化区面积占比仅为6.4%,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城市群.②在气候因素上,NDVI变化与气温显著相关(P<0.05)面积占比为9.1%,低于降水(13.1%)和日照时数(14.5%)显著区域,无显著相关区域分布面积最广,说明在关键生长季(5-9月),区域水热条件较好,植被年际波动受气候变化影响区域较少.③在驱动因素上,受气候因素和生态建设驱动绿化占比分别为19.2%和30.0%,其中,生态建设驱动绿化区与秦巴山区、大别山生态修复工程,川东、长江中下游撂荒地空间格局一致,说明耕地转为生态用地是区域植被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量化湿润—半湿润地区植被驱动因素,优化生态建设评估模型具有启示意义.
气候变化、植被动态、时空分析、生态建设、秦岭—淮河
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519,41701592
2021-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026-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