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6301.2003.03.006
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以安西县为例
在西北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制约作用.本文以安西县为例,对疏勒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变化驱动力以及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自然因素是制约土地利用水平和结构的基本要素,而人为因素对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有直接关系,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增加有间接促进作用.耕地面积减少则主要与人为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有关.在林地变化中,自然条件限制着该县森林发展,人为因素对林地变化的驱动作用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人为超载过牧和破坏的结果.此外,本文还根据数据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导致当地土地荒漠化的最大驱动力进行判别. 结果表明: 引起该区荒漠化的最主要因素是超载过牧,其次是人口压力和农业开垦,区域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驱动作用要小于人为因素的驱动作用.分析指出,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人为力量将成为优化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提出了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原则建议.
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驱动力、土地荒漠化、灰色关联分析
22
F301.24;X144(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G1999043505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7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