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伴随着城市经济向都市区经济的转变,城市空间加速向郊区扩张,远郊区域由此得到快速发展,郊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后郊区化.研究将上海郊区置于后郊区化图景,用后郊区化的理论审视上海郊区空间增长.研究发现:①后郊区化是郊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多元要素离心分散发展后呈现的新的空间聚落形态.与传统郊区化相比,后郊区化在空间分布、空间利用、空间关系、空间治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表现.②上海郊区已经进入后郊区化时代,远郊功能空间更加复杂多元,郊区空间更加独立,类城市体形态凸显.③后郊区化空间的形成大致经历了 3个阶段:1949年后服务工业生产的工业卫星城镇;改革开放后先行先试的开发区;2000年后综合功能空间营造的新城.不同空间载体重塑着郊区景观格局,推动着新空间聚落形态的形成.④开发导向下的后郊区化空间建设,是地方政府新一轮郊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保持自身增长的资本积累策略,其形成是地方政府主导下增长联盟共同推动的结果.政府企业化行为;资本的空间修补;居民的空间生产参与,均对中国后郊区化空间的形成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后郊区化、空间发育、空间重塑、空间增长、郊区
43
F129.9(中国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
2023-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1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