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SR的典型沼泽湿地植物叶片性状与光谱模型构建——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通过植物光学特性测量叶片性状是一种非破坏性的、长期的湿地动态监测方法.选择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种典型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性状与叶片光谱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叶片氮含量与光谱的模型构建效果最好,模型R2为0.61,均方根误差(RMSE)为2.3862;叶片含水量、叶片磷、可溶性糖、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之和的模型一般,R2在0.38~0.55范围内,RMSE在0.0004~10.7019范围内;淀粉含量拟合效果较差,R2为0.29,RMSE为0.0106.光谱预测重要性的结果表明,可见光与近红外边缘范围内的光谱信息对于叶片含水量、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单位叶面积质量、纤维素和木质素之和、可溶性糖和淀粉的预测具有最高的重要性.
湿地植物、叶片性状、光谱、PLSR、光谱重要性
42
X144(环境地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572021BE04
2022-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638-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