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住适宜性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类型识别——以陇中黄土丘陵区魏店镇为例
以陇中黄土丘陵区魏店镇为研究对象,基于村庄详细调查数据库,在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乡村"基础生活圈"和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类型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表明:①魏店镇农村居民点受自然禀赋和交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散中有聚"的空间布局特征,且景观分异明显;②10和20 min生活圈内覆盖的居民点面积和数量差异较大,相对集聚状态下的居民点更容易获得公共服务设施;③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程度较好,以中、高度适宜为主,二者斑块数量达到1742个,占到所有居民点总数的85.18%;④运用空间错位分析的二维组合矩阵将农村居民点"基础生活圈"和布局适宜性评价相叠加,重构为集聚提升型、引导发展型和搬迁扶持型.
农村居民点、基础生活圈、居住适宜性、黄土丘陵区、陇中魏店镇
42
K901.8(地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2022-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4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