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5-2017年广州主城区建筑高度的结构及其演变
根据数据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分别解译恢复了 1835-2017年6个时期大比例尺广州主城区的用地类型和建筑高度.围绕建筑高度空间分异、高度重心迁移和建筑高度的抬升,分析1835年以来广州主城区建筑高度的演变.研究表明:①1835-1907年属于王权主导下的围城结构,高度4~5 m,中心与外围差异不大.②1928年以来建筑高度的演变具有现代城市的特点.尽管主城区的范围、几何中心与各个时代城市CBD中心发生了大的迁移,但1928-2017年高度呈圈层向外递减,且能持续强化.③1990年起,用地功能类型对应的建筑高度开始出现差异化,从而丰富了城市建筑组合类型.④建筑重心高度沿珠江北岸在向东迁移的过程中,1928-1960年抬升小,平面扩展突出;但随后的1990-2017年2个时代表现出垂直方向的强烈抬升,主城区由低层、多层建筑进入到现代高层建筑的阶段.主城区建筑高度的结构与演变依赖于"依山傍水"平原型城市的地理格局、城市规划以及市场力量3方面的共同作用.
建筑高度、功能类型、高度轴、高度重心、圈层、广州
41
K928.6(中国地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
2021-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54-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