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研究
以2003-2016年的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长三角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STIRPAT模型探讨城镇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①2003-2016年,长三角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均有提升,且城镇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大于生态环境质量.长三角形成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的城镇化水平高值集聚,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明显且空间差异小.②长三角城镇化明显改善本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对相邻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本城市而言,多维的城镇化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层面疏解生态环境压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优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人口集聚和结构优化为特征的人口城镇化,促进消耗集中、排放集中,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和污染治理效率.以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城镇化,通过产业集中布局和创造经济效益,在资源配置和污染治理上发挥集聚效应,并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资金支持.对相邻城市而言,城市的城镇化"虹吸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城市的产业转型和环境规制会使污染向相邻城市转移,从而对相邻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城镇化、生态环境质量、长三角、STIRPAT模型
41
K902(地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21-03-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