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居住区空间宜居程度研究
以长沙市为例,建立由20 367个建筑体块以及水体、地形、道路等要素构成的城市三维模型,通过建设、环境、交通、服务、景观5个方面的20个指标的计算,对全市1 860个居住区的空间宜居程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居住区的空间宜居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呈现出"西高东低""一走廊三高地三低地"的空间特征.湘江沿岸"走廊"以及梅溪湖、松雅湖、洋湖周边区域"三高地"的空间宜居程度较高,中心城区则存在空间宜居程度最低的"三低地".城市综合宜居程度与景观类指标、环境类指标呈空间正相关,建设类指标呈现"中心低、边缘高"现象,而交通类、服务类指标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现象.产生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扩张与居住区建设速度过快,居住区对景观资源依赖性强,老旧小区搬迁改造推进缓慢,新建城区配套服务不足.应该从控制城市周边居住区的新建、推动旧城改造、加强景观营造、完善配套服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长沙市、居住区、空间宜居程度、城市三维模型
40
K901(地理学)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ZDB026
2021-03-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85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