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典型河口湿地土壤无机碳分布及影响因素
选择胶州湾大沽河与洋河河口湿地作为研究区,按平行于海岸带方向的光滩和垂直于海岸带方向的河漫滩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无机碳(Soil inorganic carbon,SIC)含量、相关离子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应用Duncan方法及Pearson方法对SIC含量进行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光滩SIC含量总体呈现距人海口越远,SIC含量越高的趋势,水体的冲刷作用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随距海距离增加,河漫滩SIC含量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主要受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使SIC含量明显降低,这是入侵物种根系的转化作用所导致的.养殖活动改变了养殖池塘自身环境因子,进而改变了SIC分布规律,表现为其总体SIC含量高于光滩.相关性分析表明,SIC含量与土壤含盐量、土壤溶解性无机碳含量及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
湿地土壤、无机碳、互花米草、养殖池塘
38
X14(环境地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8-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551-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