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49/j.cnki.sgs.2017.12.016
武汉市不透水地表时空格局分析
根据植被-不透水地表-土壤(V-I-S)模型,以武汉市2002、2009、2015年3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亚像元分解获取不透水地表比例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梯度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内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及变化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武汉市2002、2009、2015年的平均不透水地表比例分别是27.53%,34.65%,40.51%,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主城区的不透水地表比例明显高于新城区,但新城区不透水地表比例增加幅度大于主城区.武汉市不透水地表主要沿长江、汉江两条轴线分布,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大,不透水地表比例递减后趋于稳定,三环线内4 km和三环外10 km范围是平均不透水地表比例增量最大的圈层.2002~2015年,武汉市由自然地表与极低盖度等级占主导的景观格局逐渐演变为以中高盖度不透水盖度等级占主导.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不透水地表、景观格局、武汉市
37
X83(环境监测)
2018-0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917-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