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边缘区空间管制效果的产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基本农田保护区政策视角
在城市区域化下,基本农田保护区(农保)成为都市区生态保育的重要空间载体及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依据。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以镇和行政村为基本空间单元,研究了1997年以来基本农田保护区空间演变过程,并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不同产权主体农保转用的数理模型,揭示农保政策对不同主体管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广州都市边缘区农保被大量转用,并以转为集体建设用地为主;②农保政策对不同主体的空间管制效果差异较大,可分为管制有效型、集体转用失效型、国有转用失效型三种类型;③国有转用主要位于镇区周边,是城镇化所需代价,集体转用主要分布于靠近城市中心而远离镇区的村庄;④区位及村庄对非农经济收入的追求是农地集体转用的主要原因,而社会变迁因素影响并不显著。总之,基本农田制度对政府的管制有效,对集体则失效,说明了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不仅需要划定刚性的物理边界,还需协调集体产权所有者的利益。
都市边缘区、农保政策、管制效果、产权、影响因素
K901(地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404403
2015-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5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