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分析与基地建设
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基地,在分析中部地区粮食生产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比较优势和集中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对策。结论如下:①1978年以来,中部地区水稻和小麦具有稳定的比较优势,而玉米和大豆没有比较优势。其中水稻生产的综合优势指数均在1.10以上;小麦综合优势表现为稳中有升,从1978年为1.00上升到2012年为1.16;玉米的综合优势指数小于0.80;大豆的综合优势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为0.90下降到2012年为0.80。②整体从横向来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结构发生了变化。1978年规模优势大小顺序为:水稻>大豆>小麦>玉米;效率优势为: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综合优势为:水稻>小麦>大豆>玉米。2012年规模优势为:水稻>小麦>大豆>玉米;效率优势为: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综合优势为:小麦>水稻>大豆>玉米。③中国四大区域中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集中度均有波动,唯有中部地区的粮食集中度保持稳定上升,其粮食、水稻、小麦、玉米的集中度由1978年的28.65%、38.13%、28.83%、16.16%分别上升到2012年的30.08%、39.87%、42.40%、17.16%,2012年中部地区粮食、水稻、小麦的集中度位于四大区域之首。④分析表明,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应采取各项措施促进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增长。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集中度
F316.11(世界农业经济)
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2A208;池州学院重点学科“地理学”建设项目2011XK03资助。
2015-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9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