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城市边缘区农居点用地城镇化整治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
以改进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连云港市主城边缘区2 000余个农居点用地斑块单元城镇化整治的适宜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适宜城镇化整治的农居点单元占45%;受道路引力、地形高程阻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农居点用地城镇化整治适宜度分布呈显著的集聚和突变特征.适宜城镇化改造的农居点单元集中分布在朝阳镇、海州经济开发区、花果山等少数乡镇(街道)内.距市区旅行成本10 min的等时线和地形高程为10m的等高线,是适宜度显著分异的界线.位于界内的农居点用地城镇化整治适宜概率超过70%,界外适宜度概率不足30%.界内农居点用地可就地改造为城镇用地,界外农居点适宜保留现状或进行其他如向农业、林业发展的土地整治.由上述等时和等高两线形成的复合界线可作为研究区农村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分界线,为该区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规模的发展提供指导.
生态位、适宜性评价、城市边缘区、土地整治、连云港市
33
F301.2(农业经济理论)
国土部公益性项目201011006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72-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