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根据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的土地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比较法、模型法和主成分法,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不同规模城市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的比例差距明显,而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的比例差异较小;②随城市规模增大,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比、道路广场用地的比例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以下简称<标准>)、<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以下简称<规范>)的程度呈上升趋势;③居住用地比例超出<标准>上限城市较多,且城市规模越小,超标比例越高;④中等规模以上城市的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偏低,而中小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偏高;⑤特大城市中工业用地比例超标城市数量较多,而中小城市低于<标准>下限的较多;⑥随城市规模增大,道路广场用地比例低于<标准>下限的城市所占比例降低;⑦地级以上城市中至少有1/3城市绿地比例不及<标准>下限;⑧城市规模越大,土地利用的多样化程度越高,土地利用类型越齐全,且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高的城市呈集聚状,呈现"群"状特点,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递增,但优势度趋减;⑨经济因素、产业结构、交通设施水平和城市人口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次序不同.
地级城市、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均衡度
31
F301.24(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14B04-02
2011-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