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足迹改进方法及其在区域能源利用效益分析评价中的应用
在分析和总结能源足迹传统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系统论和物质流分析的角度,通过净初级生产力将能源足迹与生物生产性土地变化相结合,提出了能源足迹改进方法,并据此构建了能源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框架.以吉林省为例,分析和评价了1999~2008年的能源足迹和能源利用效益.结果显示,吉林省人均能源足迹从0.249 hm2/人增至0.524 hm2/人,且与人均GDP在年均增速上显著相关(R2=0.7574,p<0.05);能源足迹构成中,比例最高的煤炭足迹从68.40%增至74.99%,而石油、电力和天然气足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期能源足迹强度从0.387 hm2/万元降至0.221 hm2/万元,能源足迹弹性系数从0.059增至0.558,并呈近似周期性波动,能源足迹压强从0.348增至0.759.结果表明,过去10a来吉林省能源利用效益有所提高,但生态环境压力也在增大.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吉林省能源足迹增长将逐渐放缓甚至下降,能源利用效益会有较大幅度提升.
生态足迹、能源足迹、研究进展、能源利用效益、吉林省
30
Q149;X24(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国家发改委专项2008-07
2011-03-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8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