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异录,文本与读——“退身”
去年开这门课时,面对的是差不多100名本科一年级学生,所以我想当然地将今年听课的同学们也预设为本科一年级的,大家刚从中学考入北师大,我想给大家来点与中学语文课完全不同的、带点颠覆性的讲法.但现在看来,我所预设的那种授课法上的所谓颠覆性已经不存在,同学们在文学院上了两年的课,已经品鉴了大学的课与中学课程的基本区别.大学的课,在面对文本的时候和中学课程很不一样.因为中学语文课趋向于把所学的诗歌、小说、散文简化成一些关键词,变成一些类似于知识问答式的条目,通常会让文本内部通往“前写作”的那条路被中断掉.怎么理解前写作呢?因为写作的原生态并非最后看到的、出现在字面上的东西,那只是创造性的写作结束之后留在纸面上的东西.但是这个创作的后面,抵达这个文本的尘埃落定之前,它是活的,有可能纠正、试错与改错,有可能被抹去,有可能添加,那样一种待定、待召的状态,其实非常重要.所有的中学语文教学到最后都把这个地带、这个环节给砍断了或省略了.同学们只看到一首诗本身绝对的、权威的、孤零零的,好像这首诗不是活人所写,而是由学生们面对的知识问答、主题分析、中心思想、标准构件等别的什么东西加以合并、加以组装而成,活的、不确定的成分全给杀死掉,只剩下合成物.同学们如果不这样干,你在面对标准答案时就会失分、得低分,甚至一分不得.
2020-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0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