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驮载』的文化
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都有动物身影.史前人类往往以动物为部落图腾,中国生肖文化就是由1 2种动物组成.西方学者很早就注意到动物“驮载”的文化,例如法国汉学家布尔努瓦著、耿昇先生翻译的《西藏的牦牛与西方的旅行家和自然学家》中,就梳理了公元3世纪希腊辞书编纂者埃利安(他以其拉丁文名字克洛提尤斯·阿埃利阿努斯而为人所熟悉) 《历史变化中的动物本性》、普林尼《自然史》、拜占庭修士科斯麻·印迪科普洛斯特《基督教国家风土记》、孔拉德·格斯纳《孔拉德·格斯纳有关唐古特南部动物历史的著作》等著作中记载的牦牛和野牛及文化交流情况.还提及马可波罗在额济纳地区发现驯化的野牛,“它们浑身为白色和黑色,其毛长达四掌,漂亮得简直成了一种奇迹.它们幼小时酷似家畜,以至于人们大群地饲养.大家让它们负重和派作多种用途.它们也可以耕田.由于这种牛具有极大的力气,所以能比其他牲畜多耕两倍之多的田地.”
2019-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