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23360
大兴安岭西坡二道河子铅锌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迁移形式及沉淀机制
二道河子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中型浅成热液矿床,它产于大兴安岭西坡得耳布干成矿带中段的晚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区.根椐野外矿脉的穿插关系和室内矿相学研究,将热液成矿期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即: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银矿物阶段(Ⅲ)和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Ⅳ).采用显微镜和电子探针(EPMA)微区技术对矿床中的硫化物和银矿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的存在形式主要为可见银(>1μm),其次为不可见银(<1μm).可见银主要以显微包体银和独立银矿物的形式存在,而不可见银主要呈次显微包体银和晶格银;显微(次显微)银常以浑圆状或不规则状分布在硫化物内部或硫化物和石英颗粒间隙,独立银矿物呈脉状或集合体状主要分布于方铅矿(偶见闪锌矿)脉的裂隙和边缘,晶格银赋存在方铅矿中,含量极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成矿早期(石英-黄铁矿阶段)成矿热液中的金属元素(如Ag、Cu、Fe、Pb和Zn元素等)以氯络合物形式运移,伴随着流体不混溶/沸腾作用,硫氢络合物成为主要的迁移形式.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和大气降水的参与,成矿流体自下而上运移,并先后经历了两次银的沉淀富集,分别是:Ⅱ阶段硫氢络合物解体分解后的Ag+与热液中的Cu+、Sb3+、Pb2+、S2-等结合形成显微(次显微)包体银;Ⅲ阶段热液中的Ag(HS)2-直接分解或解离出Ag+与溶液中的Cu+、Sb3+和S2-等离子结合形成独立银矿物(如辉银矿和硫锑铜银矿).
大兴安岭西坡、得耳布干、铅锌银矿床、赋存状态、沉淀机制
97
P618.52;P578.2;TD9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关键金属成矿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项目;西安市关键金属成矿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项目;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23-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3363-3379,中插4-中插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