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001-5717.2023.04.014

华南鹿井矿田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小山铀矿床为例

引用
鹿井铀矿田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南西部,是华南最主要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化在该矿田占主导地位,小山铀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之一.绿泥石化是该铀矿化重要的蚀变类型和找矿标志,然而针对绿泥石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钻孔ZK1-1揭露的热液蚀变带为研究对象,对绿泥石开展精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小山铀矿床主要存在4种形态类型的绿泥石,分别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裂隙充填型和与铀矿物密切共生型;② 绿泥石以富铁的铁镁绿泥石为主,部分为蠕绿泥石;③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在213.5~249.8℃之间,平均值为233.4℃,属中低温条件;④ 绿泥石形成于低氧逸度、高硫逸度的还原环境,形成机制包括溶解—沉淀和溶解—迁移—沉淀,其中晶质铀矿、独居石以及磷钇矿矿物发生溶解,形成铀石—钍石矿物;⑤ 绿泥石蚀变改变了围岩性质、铀的赋存状态以及物理化学环境,促使铀的活化、迁移以及沉淀.

绿泥石、形成温度、物理化学环境、碎裂蚀变岩型铀矿、鹿井铀矿田

97

P619.14;P597;TE122.1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中国铀业有限公司-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创新基金项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技术创新引导类计划项目

2023-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1211-1227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质学报

0001-5717

11-1951/P

97

2023,97(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