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001-5717.2023.01.004
大别造山带红安地块康家湾构造混杂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扬子克拉通北缘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地质构造演化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了大别造山带红安地块康家湾混杂岩中榴闪岩岩块和含石榴子石白云钠长片岩基质中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康家湾混杂岩中榴闪岩岩块的原岩形成时间为1064±10 Ma,且经历了 183土3 Ma的流体作用过程;中元古代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4.7~12.3)接近当时的亏损地幔值,指示榴闪岩原岩(玄武质岩石)可能来自亏损的地幔源区部分熔融作用;混杂基质中碎屑锆石年龄谱可大致分为2576 Ma、2065~1698 Ma、1071~560 Ma和254~156 Ma四组,暗示其物源可能主要来自于近源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基质中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为~240 Ma,表明康家湾混杂岩的最终就位时间可能在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之间.综合秦岭-大别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本研究认为大别造山带红安地块与扬子克拉通庙湾蛇绿岩、神农架弧等共同构成了一套中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早期岛弧增生造山体系,从而支持扬子克拉通可能由一系列微陆块逐渐拼合而成.
大别造山带、康家湾混杂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
97
P597.3;P623.1+2;TE12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2023-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