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001-5717.2021.03.006
南秦岭东部新元古代埃达克质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秦岭造山带是一条复合型大陆碰撞造山带,存在若干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的遗迹,它们对深化认识南北秦岭汇聚-碰撞过程和Rodinia超大陆聚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秦岭东部豆腐尖岩体英云闪长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代表性样品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860.7±6.0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SiO2(62.41%~68.89%)、高Al2 O3(15.33%~17.33%),富Na2O(4.23%~5.80%)和高Na2O/K2O比值(1.11~2.41),富Sr(>400×10-6),低MgO(0.55%~2.08%),低Y(7.40×10-6~18.20×10-6)、Yb(0.63×10-6~1.62×10-6),高Sr/Y比值(31.49~78.22),轻稀土元素显著富集[(La/Yb)N>20],弱Eu正异常,具埃达克质岩特征.较高的K2O含量(2.00%~4.31%)和低MgO以及显著的高La/Yb比值等特征指示,其具有典型高钾钙碱性埃达克质岩特征,很可能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推测该岩体形成时南秦岭地壳厚度可能达到65 km.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豆腐尖岩体形成于陆-陆碰撞环境,是新元古代松树沟洋盆闭合后北秦岭和南秦岭碰撞造山的产物,是Rodinia超大陆聚合事件在该地区的岩浆响应.新元古代早期商南豆腐尖高钾钙碱性埃达克质岩的首次识别为限定南-北秦岭碰撞事件提供了有力约束.
埃达克质岩、U-Pb年代学、新元古代、松树沟洋、碰撞造山、南秦岭
95
本文为陕西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
2021-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68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