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001-5717.2020.12.010
藏北革吉北部竟柱山组地球化学与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近东西向不连续分布的上白垩统竟柱山组(K2j),是洋-陆转换后的陆相沉积.因其东西向空间跨度较大,其准确的形成时限和砂岩源区的构造环境存在争议.本文采集西藏革吉县北部竟柱山组粗砂岩,对其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测年和主微量元素分析.样品碎屑锆石U-Pb谐和年龄值范围集中于100~130Ma和150~170Ma;在碎屑锆石年龄频谱图上,主要出现111.7Ma和160.1Ma两个峰值.最新的碎屑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5.3Ma,表明竟柱山组应在早白垩世末期之后沉积.SiO2含量为52.92%~69.47%,Al2 O3含量为5.22%~14.34%.高场强元素Ta、Nb、Ti亏损,Hf、Th及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亏损,Rb、K富集.主微量元素特征及判别图解表明,研究区竟柱山组砂岩源区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环境,物源为中酸性火成岩.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竟柱山组、锆石U-Pb年代学、砂岩地球化学、构造背景
94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2021-0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3657-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