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001-5717.2020.03.004
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红沟剖面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红沟剖面发育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地层,通过分析其沉积物质来源,可以揭示柴达木盆地潜在物源区隆升、剥蚀历史,为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过程提供证据.本文以红沟剖面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约束,对剖面晚渐新世-上新世的碎屑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物源示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3.7~12.5 Ma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220~290Ma,锆石eHf(t)集中在-13.53~9.27,Hf同位素tDM范围524~1456Ma;大于300Ma的锆石,εHf (t)介于-31.77~13.44,其中76.3%为负值,Hf同位素tDM介于484~3727Ma.采集自12.5~7.6 Ma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400~500 Ma(峰值~440 Ma),εHf(t)值(-27.75~10.75)的90%为负值,Hf同位素tDM介于615~2115 Ma之间.6.8~5.5 Ma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400~500Ma,εHf(t)值(-26.8~8.97),tDM(Hf)介于668~2093 Ma,但220~290 Ma的锆石显著增加,其εHf (t)值(-11.86~9.42),Hf一阶段模式年龄范围549~1399 Ma.碎屑锆石Hf同位素组成对比分析显示红沟剖面220~290 Ma的锆石与东昆仑山锆石Hf同位素特征相似,而400~500 Ma的锆石则与南祁连山锆石Hf同位素组成相似,揭示东昆仑山在>24 Ma开始抬升成为柴达木盆地的源区,~12 Ma南祁连山开始隆升,为柴达盆地提供碎屑物质,成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与地貌边界.
柴达木盆地、红沟剖面、Hf同位素特征、青藏高原东北缘
94
本文为重点研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2020-06-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71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