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001-5717.2019.08.015

华北蓟县中元古界剖面中燧石条带的形成机制——硼硅同位素证据

引用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海相沉积碳酸盐岩建造中分布大量燧石条带,特别是雾迷山组燧石条带与白云岩互层密集产出,沉积韵律非常明显,记录了其形成时海洋的化学和生物等信息,但关于其成因和形成机制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我们对蓟县中元古界剖面中碳酸盐岩的硼同位素和燧石条带的硅氧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燧石条带的δ30 SiNBS-28值为0.6‰~3.3‰,平均2.2‰,较热水化学沉积硅质岩的δ30SiNBS-28值显著偏高,与浅海生物沉积硅质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相近.燧石条带的δ18OV-SMOW值为21.7‰~27.8‰,平均25.5‰,较热液成因硅质岩的值明显偏高,而与常温海相硅质岩的δ18O值相似.蓟县剖面白云岩和灰岩等碳酸盐岩的δ11 BSRM951值为0‰~11.0‰之间,平均4.8‰,较现代海相碳酸盐的值明显偏低.高于庄组至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的δ11B值普遍高于白云岩和灰岩的值,在3.3‰~12.9‰之间,平均8.4‰.在酸性条件下富集重硼同位素的B(OH)3掺入碳酸盐的比例增加,可导致其δ11B值升高.这表明燧石条带白云岩可能形成于局部酸性水环境.结合碳酸盐和SiO2溶解/沉淀与pH之间相互关系,提出蓟县剖面中的燧石条带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同沉积的生物化学沉积硅质岩.中元古代海水中SiO2浓度高,基本呈饱和状态,Mg/Ca比值高,生物活动已成为影响海洋环境的重要因素.在生物活动繁盛期大量有机质沉积于海底,导致海水-沉积物界面附近pH值大幅下降(pH<7.8),白云石等碳酸盐溶解度升高,难以沉淀;与此相反,SiO2溶解度降低,达到过饱和,大量沉淀形成燧石条带/透镜体.生物活动赢弱期,海底pH值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SiO2溶解度升高,碳酸盐溶解度降低,形成白云岩等碳酸盐沉淀.生物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则形成白云岩与燧石互层的条带状韵律层.燧石条带白云岩的硼同位素组成反映的是局部流体的δ11B和pH值,不适合用来反演海水的硼同位素组成.

蓟县中元古界剖面、燧石条带白云岩、硼同位素、硅同位素、pH值

93

P534.63+1;P901;P73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3012

2019-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2055-2067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地质学报

0001-5717

11-1951/P

93

2019,93(8)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