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001-5717.2018.09.005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南曹德组与庄河沟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运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的沉积时代、物源特征及其所处的华北(鄂尔多斯地块)与北秦岭地体之间的构造演化关系.结果表明:两件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基本一致,测年数据集中分布在820~995 Ma(n=13)、1041~1203 Ma(n=23)、1223~1451 Ma(n=36)、1458~1650Ma(n=24)、1659~1935 Ma(n=39)、2017~2445Ma(n=7)6个区间,对应的峰值年龄分别接近832Ma、1120Ma、1330Ma、1590Ma、1856Ma和2090Ma.这与邻区经典的震旦系正目观组和罗圈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年轻主峰年龄832Ma,包含有4个820~834Ma的年轻单颗粒锆石年龄,显著有别于以往认为与之可比的研究区近邻剖面锆石U-Pb高频主峰年龄主要集中在454Ma的奥陶系平凉组,由此认为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应属于新元古代晚期832Ma之后或震旦纪的沉积岩石单元.锆石U-Pb年龄谱的区域对比进一步揭示,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的滨浅海沉积碎屑物源明显具有来自华北(鄂尔多斯)陆块与北秦岭(杂岩)地体的双向混合物源特征,表明华北陆块与北秦岭地体至少在832Ma之前的格林威尔晚期已经碰撞拼合为一体,随后在新元古代晚期拼合大陆边缘接受了大致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相当的陆缘海相碎屑岩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南曹德组和庄河沟组、锆石U-Pb定年、沉积时代与物源
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1630312;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重点专项编号BJ14252;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编号XDCX2016-16;中国地质调查局海相油气资源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220761联合资助成果
2018-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829-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