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001-5717.2017.04.015
吉尔吉斯天山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及相关成矿作用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吉尔吉斯天山研究进展的梳理,结合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实地考察,系统论述了吉尔吉斯天山古生代基础地质情况,着重讨论了与岩浆作用相关的成矿过程.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天山由“尼古拉耶夫线”和阿特巴什伊内尔切克断裂划分为北、中、南三部分.两条缝合带限定了早古生代捷尔斯凯伊洋和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的发展和消亡过程.吉尔吉斯天山古生代岩浆作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古生代捷尔斯凯伊洋演化过程中,与弧—陆碰撞、弧—弧碰撞相关的岩浆作用和晚古生代与南天山洋闭合相关的岩浆作用.晚古生代存在两个重要的成矿阶段:晚石炭世与南天山洋向北俯冲形成的弧岩浆作用相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早二叠世与后碰撞花岗岩侵入作用相关,并受剪切带控制的金—多金属矿床.南天山缝合带附近出露的不同岩体在岩石地球化学及矿化特征的差异,反映了位于阿特巴什伊内尔切克断裂以北的岩浆源区为成矿物质贫瘠的中天山前寒武纪基底,而断裂以南的岩浆作用源区为富集流体及成矿元素的增生杂岩和塔里木被动陆缘沉积物.
天山、吉尔吉斯斯坦、古生代、岩浆作用、成矿作用
91
P5 ;P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2057;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121201011000150010的成果
201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91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