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001-5717.2016.06.013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层序地层学特征
充分利用薄片分析以及X-衍射等资料,结合元素俘获(ECS)测井解释所获得的岩石矿物组合特征,从层序界面对成岩特征的控制以及不同基准面旋回内的成岩作用发育规律两个方面分别对川中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成岩作用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可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须二段、须四段底部的层序界面之下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普遍增加,而界面之上的砂体普遍见溶蚀现象,储层物性相对变好.须四段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时期形成的沉积物颗粒粒度较粗、泥质含量低、砂体厚度大、连通性好,在成岩过程中原生孔隙容易得到保存,再加上受到层序界面所控制的有机酸性水溶蚀作用的影响,有利于次生孔隙的产生.而基准面下降期,砂体的连通性变差、泥质夹层增多,在成岩过程中原生孔隙不易保留同时也不利于次生溶蚀孔隙的产生,因而物性最差.须二段总体也具此规律,但由于其埋藏更深,经历成岩作用更为复杂,因此并不如须四段明显.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优质储层追踪对比及预测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成岩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提供借鉴.
成岩层序地层学、层序界面、基准面旋回、成岩作用和成岩矿物、ECS测井、须家河组
90
P61;TE1
国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品质与岩石物理相测井评价方法”编号2011ZX05020-008,2016ZX05019-005-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研究”编号41472115;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致密砂砾岩岩性岩相测井识别方法研究”编号2013D-5006-030联合资助的成果
2016-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1236-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