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001-5717.2015.12.014
关中平原黄土中第1层古土壤发育时的土壤水分研究
根据关中平原西安地区和宝鸡地区调查和实验分析资料,研究了该区黄土中第1层红褐色古土壤发育时的土壤有效水含量、重力水分布、水循环和水分平衡等问题。结果表明,该层古土壤 CaCO3与元素 Sr 迁移深度达到了4.2 m,位于古土壤黏化层底界之下的风化黄土层发育厚度为2.2 m,淋滤裂隙发育深度为3.9 m, Fe2 O3含量较高的红色铁质黏土胶膜迁移到了土壤黏化层底界之下约1 m 深处的黄土中,迁移到了4.2 m 深处的CaCO3结核中方解石结晶良好。这些指标显示,在西安和宝鸡地区该层古土壤发育的最温湿阶段,土壤重力水带分布深度至少达到了4.2 m,当时该区4.2 m 深度范围内土层水分充足,在植被生长季节和每年绝大部分时间里土层平均含水量一般为22%左右,在蒸发与植被吸收、树冠截留以及地表径流损失之后剩余的可利用有效水含量为14%左右,当时土壤水分充足,没有土壤干层发育,能够满足茂盛森林植被发育的需要。西安和宝鸡附近 S1古土壤发育时的最湿润时期土壤重力水带分布深度比现今大2 m 左右,土壤水是酸性的。在关中平原 S1古土壤发育时,土壤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土壤水分为正平衡,土壤水循环正常,每年雨季一般有较多的水分通过土壤入渗补给地下水,这也是当时土层含水量高的原因。关中平原与洛川等地2003丰水年的重力水分布深度与含水量证实了 S1古土壤发育时的土壤水研究结果是可靠的。多项指标显示,在 S1古土壤发育的最温湿阶段,夏季风气团能够频繁越过秦岭山脉到达关中平原地区,秦岭南北均为亚热带气候,这表明当时秦岭失去了温带与亚热带气候分界线的作用。S1古土壤发育过程经历了5万余年的漫长时间,在最温湿阶段之外的其它阶段,发育森林草原等植被是可能的。本项研究确定的土壤古水分水指标对国内外的研究有重要应用价值。
S1 古土壤、化学成分迁移、土壤古湿度、有效水含量、水分存在形式、植被发育条件、关中平原
S15;TU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5JM41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41210002;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QG1428资助。
2016-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389-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