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冈底斯带日松花岗岩体的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组成
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日土县拉梅拉山口一带的日松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 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日松花岗岩体属钙碱性岩类型,绝大多数样品含透辉石标准分子.富集Rb、Pb、Th等而亏损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明显亏损.稀土元素呈现出右倾缓倾斜型的特征,且存在较为明显的负Eu异常.与前人研究确定岩体的时代为晚白垩世始新世不同,本文认为岩体的侵位时代主要为白垩纪,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两期.获得二长花岗岩样品(D1045-2)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108.4±2.1 Ma(MSWD-2.4,n=18),结合锆石稀土元素特征、岩浆振荡环带特征(CL图像)及锆石Th/U比值,上述年龄可以代表岩体的形成年龄(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样品(D1045 2)的εHf (t)为正值,介于1.49~3.86间(平均值为2.50);而石英闪长岩样品(D1045)的εHf(t)多数为负值,介于-2.09至0.15之间(平均值为-0.69).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分别在763.0~884.5 Ma(D1045 2)、959.1~1073.5Ma(D1045)之间.两件样品的εHf(t)和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均具有较小的变化范围,暗示岩体的岩浆物质来源应该具有较为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日松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体的锆石U 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基本反映了北冈底斯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时间和源区等特征,其成因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岩石圈向南俯冲过程中幔源物质参与岩浆形成演化有关.本文研究成果,为研究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证据.
日松花岗岩体、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早白垩世、俯冲碰撞
88
P58;P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273047;中国地调局青藏专项“青藏高原与邻区特提斯地质对比研究”编号1212011121256;“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编号1212011086068联合资助成果
2014-03-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