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001-5717.2012.12.006
云南省格咱岛弧印支期岩浆演化及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作用
格咱岛弧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南端,是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向德格-中甸陆块俯冲的产物,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该区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贯穿于岛弧造山作用的始终,丰富的成矿作用发育于岛弧造山的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产出了普朗、雪鸡坪等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其中普朗斑岩型铜矿是印支期斑岩铜矿的典型代表,其含矿斑岩体SiO2含量在60.07%~65.78%,属于中酸性岩.Al2O3含量为14.80%~15.97%,(K2O+Na2O)为5.79%~10.99%,K2O/Na2O为0.7~1.14,里特曼指数(σ)为1.02~1.9,固结指数(SI)为7.65~24.77,分异指数(DI)为61.17~70.58,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岩浆分异一般较好.A/CNK为0.74~0.981,平均为0.87,岩石属准铝质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大致在220.8±4.1Ma,普朗石英二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214.8±3.5Ma,其成岩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印支期.
岛弧岩浆岩、斑岩型铜矿、成矿作用、印支期、格咱岛弧、云南
86
P5 ;P6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巨型矿床的变化与保存"2009CB4210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1PY0154"云南中甸格咱岛弧斑岩成矿系统研究、滇西北地区斑岩成矿系统研究与靶区优选"项目共同资助的成果
2013-0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933-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