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谷露热泉型铯矿床年代学及意义
谷露间歇喷泉位于西藏那曲地区那曲县谷露乡西北的桑曲西岸,海拔4700~4750 m,现今仍在强烈活动中,其以硅华为主的泉华沉积形成了热泉型中型硅华铯矿床,属印度-亚洲陆陆碰撞效应的产物.本文根据野外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系统调查研究,将硅华分为南、北两区共5套沉积.由泉胶砾岩组成的第Ⅰ套硅华下伏于南区大硅华台地之下,并越过桑曲而延伸至河东,构成倒数第二次冰期(爬然冰期)冰水沉积的基座.第Ⅱ套硅华组成南区的大硅华台地.由泉胶砾岩组成的第Ⅲ套硅华下伏于北区硅华台地之下,也越过桑曲延伸至河东,构成末次冰期(拉曲冰期)冰水沉积的基座.第Ⅳ套硅华构成北区硅华台地,已被一东西向小沟分为南、北两个小片,均由数列小的硅华锥组成.第Ⅴ套硅华则为现今仍在活动和堆积的硅华锥.根据9个样品的U系法测年结果,并参考野外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的研究结果,可将这5套硅华的铯矿床的形成,划分为如下5个阶段:第1阶段虽暂缺年龄数据,但可按地貌部位和地层层序,判断其堆积于倒数第三次冰期(宁中冰期)以后,很可能为(0.5)~0.4 Ma BP之间的大间冰期早中期;第2阶段为0.38~0.25 Ma BP,相当于大间冰期晚期至爬然冰期早期;第3阶段为0.22 Ma BP前后的爬然冰期早期;第4阶段为108.6~17.2 ka BP的晚更新世的末次间冰期晚期至拉曲冰期; 第5阶段为5.3 ka BP的全新世中期以来.由老到新,各期泉华的 SiO_2含量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而铯含量则呈升高趋势,是随着矿石中SiO_2有序度的降低而其他成分被保留在晶格中所致.
热泉型铯矿床、U系法测年、硅华、谷露、西藏
84
TP3;P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0672066、40302028;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 K0809;科技部"973"项目编号 2002CB412606资助成果
2010-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