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001-5717.2008.05.007
湖南沃溪W-Sb-Au矿床成因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系统研究了沃溪W-Sb-Au矿床层状矿体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均一温度集中在 120~180℃,盐度变化于2.9%~8.9% NaCl之间,由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计算得出的流体密度介于0.94~0.96 g/cm3.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为一种进化的海水,即海水在海底下沉积柱循环过程中萃取矿质,形成120~180℃温度的低密度成矿流体.当其回返上升到海底后,形成悬浮热液柱,并与冷海水逐渐掺和,发生化学和机械-化学沉积,在海底形成层状矿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范围与很多沉积喷流(SEDEX)矿床极为相似,暗示与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成因机制.同一矿层、条带状矿石中同一条带的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的规律性变化,支持沃溪 W-Sb-Au矿床的同生热水沉积成因观点.
流体包裹体、悬浮热液柱、热水沉积、W-Sb-Au矿床、沃溪、湖南省
82
P61;P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 4057303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200706资助的成果
2008-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4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