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001-5717.2008.01.014
四川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探讨
四川盆地是中国白垩纪最具代表性的陆相沉积盆地之一,主要发育一套广布的红色碎屑岩沉积,且膏盐、沙漠相沉积发育.本文在前人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粘土矿物气候指标、结合沉积物碎屑成分,着重讨论了中侏罗世-古近纪早期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的气候状况及演变过程.碎屑组份统计分析认为盆地北部边缘早白垩世早期构造因子起主导作用,而盆地南部白垩纪气候因子起主导作用,说明构造活动对沉积物影响不大.粘土矿物组份主要以蒙脱石和伊利石为主.多数样品蒙脱石和伊利石同时出现,指示沉积物源区为干冷与暖湿交替的气候环境;局部层段只有伊利石,指示干冷气候.同时,所有样品伊利石化学指数值均大于0.5,说明粘土矿物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盆地内部为暖湿气候.
四川盆地、白垩纪、碎屑组份、粘土矿物、古气候
82
P5(地质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CB701401
2008-05-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