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001-5717.2006.12.018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深俯冲阶段陆表面、Moho和构造应力场的时空变化
俯冲作用作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俯冲块体的运动速度和强度将是制约其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构造因素,借助于板块俯冲作用的研究探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形成过程,对研究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形成机制和动力学建模,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俯冲作用最显观的构造效应是俯冲地块前缘陆表面和Moho的强烈下插,导致山前坳陷带的形成和陆壳的加积、增厚.数值模拟的初步研究表明,俯冲地块的平移速度与山前坳陷带的坳陷量和坳陷速度及Moho的下弯量和下弯速度大致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两者是俯冲过程中重要的壳内活动性构造界面.俯冲块体作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深俯冲作用的运动载体,俯冲块体内部构造界面的运移,间接反映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过程和运动速度的变化,数值模拟结果似乎表明陆表面和Moho有可能成为探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形成过程和深俯冲作用的重要标志.俯冲块体内部的构造应力场也是制约和影响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形成过程的重要构造因素之一,模拟计算表明,俯冲过程中俯冲地块的壳内应力场较为稳定,始终以挤压应力为主导,俯冲作用强度仅影响应力大小,而不改变壳内应力场的应力分布.可见,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基本形成于挤压构造应力场环境.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俯冲作用、陆表面、Moho、构造应力场
80
P5(地质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3CB7165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9914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56606;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基金
2007-0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944-1951,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