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001-5717.2003.04.004
南苏鲁造山带的超高压变质岩及岩石化学研究
在南苏鲁造山带核部,古老的表壳岩和花岗质侵入岩经历了三叠纪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在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改造.据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可以区分出六大类典型超高压变质岩:榴辉岩、石榴石橄榄岩、石英硬玉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硬玉石英岩和石榴石绿辉石文石岩.这些岩石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产物分别是斜长角闪岩、蛇纹岩、长英质片麻岩、长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榴辉岩的原岩很可能是形成在大陆内部构造环境的拉斑玄武岩,而石榴石橄榄岩可能是起源于亏损的残余地幔.石英硬玉岩原岩包括正变质的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副变质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大面积分布的古老花岗岩很可能是形成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环境.长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的原岩为沉积岩,与副变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和基性火山岩一起构成了古老的表壳岩组合.双峰式的酸性和基性火山岩组合的存在也证明部分表壳岩是形成在大陆环境.因此,可以推测南苏鲁造山带核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原岩为形成在大陆板内环境的沉积岩-酸性和基性火山岩-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建造.
南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岩石化学、形成环境、变质演化
77
P5 ;P58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科技部专项基金2001CCB00900;国土资源部科研项目200220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实验室基金
2006-0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47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