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 MS8.0地震前后龙门山及其邻区构造应力场时空分布特征
基于2000年7月—2009年6月龙门山及其邻区的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 Gephart &Forsyth 方法,反演得到了汶川地震前后该地区构造应力主方向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沿鲜水河断裂带及其北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变化显著,区域构造应力的最大主应力方位由 NNW变为 NW,断层错动类型由正断型兼走滑型变为走滑型;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仍然为近 EW 和 NE 向,但其 EW 向范围在向 NE 方向扩张,其南部汶川地震震中附近异常带范围在收缩.另一方面,对上述时间段龙门山及其邻区不同时段构造应力场的反演结果表明,其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参数(包括 R 值、应力洛德参数μ以及3个主应力的方位角和仰角等)均从第13时窗开始出现显著变化,这表明第13时窗(2006年12月—2007年1月)是一个构造应力显著变化的特征窗口.在该时窗内,地震能量积累达到一个临界状态,是汶川 MS 8.0地震发生的时间节点.
汶川地震、龙门山、构造应力场
P315.72+7(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4021,41090292和41104036资助.
2015-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747-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