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811/j.cnki.eer.2015.12.004
教室摄像头的注视现象研究——以萨特的他者理论为视角
摄像头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随后被应用到诸多领域.到了本世纪初,摄像头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技术手段,开始被安装到国内一些学校的教室内.摄像头能录像和录音,并能将资料存储起来以备调用.在课堂上,师生被摄像头注视着,师生也注视着摄像头,在注视与被注视中师生发生了哪些变化?以萨特的他者理论看来,摄像头将师生对象化了,师生成了以摄像头为中心的工具复合体的一部分,其主体完整性和时空感遭到了破坏;另一方面,师生注视着摄像头,也能将摄像头对象化,逆转先前的关系,不仅以表演性来应对主体完整性的缺失,而且借助历史感掌控监控资料的解释权,以应对时空感的变化.
摄像头、他者、注视、课堂、教育技术
36
G434(电化教育)
2015-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