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的孕育与诞生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进人了社会形态的转型期.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是:政治动荡、经济落后、文盲遍地、民族工商业举步维艰.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手段尽快唤起民众、提高国民的素质,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与各种"救国强国理论"纷纷登场;五四运动催生的新文化传播,促进了教育救国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经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孕育过程,1915年,金陵大学除使用电影幻灯进行教学外,还建立了"校园专用电影放映场地",用广播配合电影来进行校园和民众教育;1918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教育影片,晏阳初用幻灯教在法华工读书识字;1920年金陵大学使用电影、幻灯、留声机、挂图在广大农民中推广良种棉花种植技术;1923年晏阳初使用幻灯进行平民识字教育;从20世纪初开始,为无声电影配音和使用无线电广播进行教育活动.这几件事情构成了我国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诞生的标志性事件.<电影检查法>的制定为电影的生产和发行建立了法规;"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建立为<电影检查法>的实施提供了权威的组织手段;"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成立,为教育电影运动的开展提出了理论依据与组织保障、构建了必要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而社会民众教育的开展,特别是高等学校对于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的推广及其学科的创建,则为我国电化教育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必要环境.1936年,由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把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合并管理,至此"电化教育"的名称与学术内涵在我国正式确立.
教育电影、电影检查、播音教育、电影教育、电化教育
G40-057(教育学)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CA070186
2011-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