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7354.2014.04.002
论“甬上四先生”的政治构想和教育实践
治国平天下始终是传统中国社会精英的最大理想,南宋“甬上四先生”也不例外.他们既提出过一些较为宏观的治国措施,也对改善南宋社会的底层状况建言立策.自执政者而言,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伦理实进工夫与政治理想的落实,是合而为一的工作.“善性”是一切伦理教化和政治措施得以实施的根本.因为“善性”的存在,才与同样由善而发的伦理教化和政治措施获得一种内在的共通性,使这种外在的客观化的运作,获得一种内在的主观化的认同.这种认同感,使得人们自觉而自愿地服从政治治理,从而使政治理想得到落实.政治理想得到落实的关键,是君主的善心必须得到彰显,如果君主之心有不尽合于圣贤之心者,必须“格君心之非”.基本原理既定,还需有具体的制度来促成理想社会的实现.当政者要深切地体认传统儒家“民为邦本”的思想意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是指制度的创设和安排.制度设置必须符合“道心”的要求,如若不然,制度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伤害到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合理的制度有时必须的,因为人的政治与经济及社会行为惟有遵循制度,才能保持可持续性,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平衡的原则.“甬上四先生”重视教育,对南宋的书院教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也使陆学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甬上四先生、理学、政治理想、政治思想、教育实践
B244.99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甬上四先生”研究》项目09CGZX004YBX的终端研究成果之一
2014-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9页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