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1466.2023.04.013
气候变化应对类ESG诉讼:对策与路径
以气候变化领域为代表,全球ESG运动的发展潮流体现为通过多样化司法渠道监督和敦促公司实现治理模式转型.与之相比,国内目前的理论重心聚焦于生态损害赔偿类诉讼,不仅在基础理论上的障碍尚未克服,也忽略了积极的事前事中环境保护理念和市场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利益协调的潜力.在ESG的框架研究和国内外案例检索的基础上,应当注意合同法中待审批合同规则、商法中受托人信义义务以及消费者保护法的虚假广告对"漂绿营销"的限制等救济手段均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多元的有效径路.将产能指标转让合同认定为待审批合同,在审批通过前未生效更有利于保障交易安全和维护交易秩序.即使基于最佳利益原则对信义义务进行扩张性解释,考虑了ESG因素的投资也并非一定要作出积极的ESG投资决策.在认定虚假宣传和广告时,应当将"碳中和"解释为可以通过采取补偿和抵消性措施实现,这并不违背一般认知,也有助于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但是,有必要对于企业所采取的补偿和抵消措施进行适当检验,避免"碳中和"的滥用.
ESG、气候变化诉讼、生态损害赔偿、待审批合同、信义义务、漂绿营销
DF4(经济法、财政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1BFX188
2023-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6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