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551/j.cnki.1002-1809.2022.02.028
有所思:在西部高原——论藏族文化在昌耀诗歌中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从朝鲜战场负伤归国的昌耀,秉承"无意于宴居的父辈们"①的传统,在一幅以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为背景的、被诗人视为"崇拜的美神"②的女勘探队员画像的感召下,前往青藏高原.作为在楚文化熏染中成长的昌耀,思接《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③腾空远游的文脉,似乎是要去完成屈原千年之前思而未达的夙愿.自此,青海便成为昌耀的生息之地.昌耀晚年自喻"托钵苦行僧",④对这一具有佛教意味的称呼,唐晓渡这样记述:"不用说,我对昌耀最初的印象,恰恰就是一个修行人,一个修苦行的人."⑤正是在这样的"苦行"与磨砺中,高原地域上的风貌风物风土,尤其是藏族厚重绵长的文化无疑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藏族文化、西部高原、有所思
I207.2;V351;R28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XZW033
2022-06-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9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