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6551/j.cnki.1002-1809.2020.06.008

纸上"伐桐"与"轻逸"的重力——育邦诗歌论

引用
他诗歌中的人物,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叹息、光线或映像,是他称为"心灵"的非物质的脉冲与信息.——卡尔维诺《美国讲稿》在汉语中,我安下一座隐秘的家——育邦《夜访鸠摩罗什寺》在小说、随笔以及诗歌的综合视野中,育邦的诗人形象是最为自足也是最为突出的,而他的随笔则更多强调了一个"泛文化主义者"的阅读经验,以及与大师和经典的对话性特征.涉猎广博或百科全书式的动因对于诗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育邦曾写有伪托、假借的类似于"伪经"式的"虚构的诗""仿写的诗",因为诗有别裁,诗歌不是"知识",也非"经验",而是复杂的情志化合体.因此,诗歌对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真实""原创"或"异质力"要求,"作为小说写作者,我处心积虑,并要付出长时间的劳作.而作为诗人,我显然要放松许多,至少在体力上的付出要少得多.同时,我也承认,写诗的过程,比之写小说要更复杂".①从传播和阅读的角度来说,诗歌是最需要知音的,我始终相信诗歌需要的是灵魂伙伴和精神知己.

2021-0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0-55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当代作家评论

1002-1809

21-1046/I

2020,(6)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