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551/j.cnki.1002-1809.2020.05.017
倒影潋滟——重读毕飞宇的中短篇小说
1928年,印象主义音乐代表、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应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的委托,创作出交响乐曲《波莱罗舞曲》.“全曲由两个主题(主题A和主题B)在同一个固定的节奏节拍型的背景下反复交替8次而构成,主题的每一次呈现旋律都保持不变,但主题每次出现都在配器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①长笛、大管、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短笛、圆号等乐器的独奏纯音与合奏混音,在鼓声节奏不停的强调中生发出全新的生命,合力达成管弦乐曲的渐强,最终转向滑至蕴含爆裂感的盛大尾声.拉威尔在古典艺术形式中追求自由的表达,他的作品遵从节拍,结构严谨,却在繁复中相互呼应,使情绪层层递进,创造出缤纷绚烂、波光潋滟的美丽新世界.
中短篇小说、毕飞宇
I207.4;I041;I561.074
202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