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551/j.cnki.1002-1809.2020.04.022
残酷历史境遇中的精神变形记——关于张庆国长篇小说《老鹰之歌》
明明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历史长篇小说,作家张庆国却为什么一定要把这部可谓煞费苦心的作品命名为《老鹰之歌》呢?如此一部历史长篇小说,与猛禽老鹰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关联呢?这是我在阅读长篇小说《老鹰之歌》①的过程中曾经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只有在先后两次认真地读过作品之后,我方才恍然大悟,作家之所以要把自己的这部长篇小说命名为《老鹰之歌》,最起码有着如下两方面的考量:其一,与历史的记忆紧密相关.我们注意到,“老鹰”这一意象最早与历史记忆发生关联,是在“黄卷”第13节的开头部分.这个时候,已经是80多岁的小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边围绕着他的马来西亚老婆以及儿孙,“他目光凝固,坚硬而纤细,像两根生锈的铁丝,在空气中轻轻划动,扒拉下窗户上的积尘,模糊看见记忆的老鹰猛扇翅膀,挣扎着飞回中国云南遥远的下关镇”.
长篇小说、历史境遇、精神变形、老鹰之歌、变形记
I207.425;B516.47;G122
2020-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