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551/j.cnki.1002-1809.2020.03.016
归来后的“告诉”:阿来《云中记》与新世纪乡土叙事的经验逻辑
阿来的长篇小说新作《云中记》,以汶川地震及灾后重建为题材,又特别在文末标注了“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动笔”,似乎有意交代这部作品的立意和创作动机.但无论是文本的阅读空间,还是追踪作家的写作轨迹,都客观地显示出此次著述绝非临时动议的“大事记”,亦并未因题材的特殊而致使其成为作家创作中的孤悬之作.一方面,汶川地震发生之后,阿来一直通过文字及其他方式表达关切,他编选的地震诗抄《生命之歌》及其诗作《悼亡》,为什邡穿心店地震遗址公园的诗歌墙所写的序作《那一刻,那一天,那一年》等,均带有受难者主体身份式的强烈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据阿来在访谈中透露,当年在赈灾一线的地震废墟上,他于休息的间歇中听莫扎特的《安魂曲》,就有了创作的想法:“当时我就想,如果我要写地震,一定要这样写.不止是悲惨,不止是壮烈,里头一定要有一种回肠荡气的美感,这种美感是洗礼,是遇难者的血和死亡让活着的人更加了悟生命的意义.”
乡土叙事
I206.7;I041;I1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BZW114
2020-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