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551/j.cnki.1002-1809.2019.04.014
社会主义的经济学与分心术 ——论阎连科的《受活》
一、从"活着"到"受活"
90年代余华写出《活着》,堪为典律. 小说追踪解放战争以降,种种社会的变动,如何给民间世界带来波折. 1994年《许三观卖血记》出炉,余华将目光投向经济领域. 如果说《活着》传递革命的维系及其子嗣生产需要付出血泪代价的讯息,那么到了许三观这里,他已反讽地将血泪挪为他用,把它变成待价而沽的商品. 政治的语境里,血泪是变革的动力,新的经济场域中,这一认知被继续保有,并被赋予新意. 通过交易,血泪既可以保障出售者的经济利益,也可以确保购买者的身体需求,两厢受益. 与此,余华似对革命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可实际他是用小说捕捉到了一种现实.
阎连科、社会主义、经济学
I207.4;F0;D616
2019-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