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551/j.cnki.1002-1809.2018.06.019
民族记忆的另类建构 ——以长篇小说《南京不哭》的大屠杀叙事为中心
作为震惊世人的民族浩劫,南京大屠杀堪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道惨烈创伤,赤裸呈现出现代文明时期的人性在战争机器碾压下所遭遇的凌迟与屠戮. 自1938年的小说《干妈》(黄谷柳)起,作为历史事件的南京大屠杀即开始进入文学创作领域,并在不同的作家手中历经了话语形态、艺术风格、道德担当等诸多层面的叙事变迁. 这类作品一方面控诉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另一方面则鼓舞国人追求民族解放、实现国家进步的信心. 新世纪以来,海外华裔作家以异军突起的姿态加入南京大屠杀的文学叙事行列,凭借跨越中西的文化身份重启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新一轮文学建构. 《金陵十三钗》(严歌苓)与《南京安魂曲》(哈金)被视为新世纪以来南京大屠杀书写的典范之作,前者颂扬了秦淮歌女代替女学生舍生赴死的历史功绩,而后者则礼赞了明妮·魏特琳等西方人士博爱众生的人道情怀.
长篇小说、大屠杀叙事、民族记忆
I207.42;I109.5;I04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JJD750019
2019-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6-131